山東快書、內蒙古安代舞、土家族咚咚喹、安徽花鼓燈……9月13日上午,濟南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廣場上鑼鼓喧天、熱鬧非凡,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市中分會場暨“非遺社區(qū)行”啟動儀式在這里舉行。據悉,“非遺社區(qū)行”活動將持續(xù)至9月16日,市中區(qū)將在17個街道的41個社區(qū)舉辦41場非遺展演,為轄區(qū)居民帶來文化盛宴。
“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,它的名字就叫長江。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,它的名字就叫黃河……”啟動儀式在紅色音符藝術團帶來的合唱《龍的傳人》中拉開帷幕。據了解,該藝術團在第五屆濟南國際合唱節(jié)中榮獲金獎,表演者的歌聲抑揚頓挫、鏗鏘有力,引來現場陣陣掌聲。隨后,濟南市館驛街小學的孩子們帶來已有350多年歷史、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的山東大鼓《樂開懷》;大觀園晨光茶社相聲大會于2006年列入濟南市第一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,其代表性傳承人孫承林和任安濤在現場表演了相聲《漫話解放閣》;由濟南市英雄山人防工程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選送、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楊派山東快書第四代傳人孫全云表演的《小段集錦》,為現場增添了不少生活氣息和藝術感染力。
除了具有齊魯文化特色的非遺項目,來自外省的各國家級、省級非遺項目同樣在現場爭相獻技。根據相關安排,來自廣東、吉林、內蒙古、安徽四省的非遺代表性項目藝術家相繼帶來廣東醒獅《桃園三結義》、長鼓舞《長鼓情》、內蒙古傳統(tǒng)安代舞《安代》、花鼓燈舞蹈《蘭花情》等,讓觀眾充分領略到風格迥異的非遺文化藝術魅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啟動儀式現場,市中區(qū)還邀請對口扶貧協作單位湖南省龍山縣參加活動,該縣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帶來了《土家族打溜子》《土家族咚咚喹》等國家級非遺節(jié)目。市中區(qū)與湖南省龍山縣互贈非遺紀念品,進一步促進兩地文化藝術交流,推動文化共同繁榮興盛。
非遺作為民族智慧的結晶,是傳播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有效載體。挖掘非遺所蘊含的深邃文化內涵、市場價值,將成為傳承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、助推當地經濟發(fā)展的有效途徑。隨著“非遺社區(qū)行”活動的啟動,市中區(qū)將充分展示近年來非遺保護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,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對非遺保護工作的認識,使“非遺讓生活更美好”的圖景照進現實,為“建設國內知名、全省一流的品質之區(qū)”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。